文 JEFF
懶人調酒法,讓沒經過專業調酒訓練的你和妳也可以享受調酒的魅力
基本上,最常見的調酒方法大致可以分成四種
1)直注法(Build)
2)攪拌法(Stir)
3)搖盪法(Shake)
4)混合法(Blender)
四大調法除了看起來不一樣(廢話),我想其最基本的差別有二,一是融冰的量,二是冰鎮的效果。基本上1-4中數字越大的融冰量越大,冰鎮的效果基本上也越好(但是當然要搭配熟練的技巧)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懶人調酒就是最基本的直注法啦。
另外因為打入飲料中空氣的量不一樣,口感也會有所差異,有的時候你會覺得喝調酒明明算起來酒精濃度就頗高,但經過搖盪或者混合之後,喝起來就較為順口,就是這種道理囉。
話說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如果你單純的覺得直注法就是把酒啦飲料啦汽水啦花啦啦的倒進杯子裡在那就....ㄜ不完全正確啦,這禮拜的文章除了跟大家分享一下直注法的小小秘訣以外,也要跟大家分享經典直注法調酒的小故事,讓大家很簡單的作調酒給朋友喝的時候,也可以小小賣弄一下調酒小常識喔!!
---
Build法注意事項
基本上,直注法講得明白一點就是把材料加進杯子裡並稍加攪拌就好,但有幾點如果加以注意的話調酒的味道會有不小的改善喔。
1.建議加入的順序是
冰塊->基酒->香甜酒->副材料(汽水、果汁)
因為酒類的比重比較輕,就算先讓他沉入杯底,最後也會飄上來,避免過度的攪拌
2.加入氣泡性飲料的時候盡量以慢速沿杯壁倒入,以免氣泡溢出
3.攪拌避免過度,大部分的情形下就算不攪拌也可以。
說到攪拌這件事情,學問可就大了,不過也要以後我們有機會聊到攪拌法的時候再來跟大家分享。不過在這邊跟大家說,直注法的重點在倒酒,不是攪拌,就像吃滷肉飯的時候,台灣的鄉親父老大部分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就是喜歡先把滷汁拌開,本山人乃吃盡全台灣滷肉飯為號召,奉勸大家,攪拌滷肉飯的行為就和用直注法調酒的時候攪拌飲料一樣,脫褲子放屁,脫衣服刷牙(?)
好啦扯遠了,那麼簡單的直注法基本上如果有注意到以上三點,真的可以說是PRO級的...倒酒的人XD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分享三款經典的直注法調酒。
自由古巴(Cuba Libre)
自由古巴講白話一點就是蘭姆酒加上可口可樂,最後加入一個萊姆角擠了丟進飲料中。調製的時候別忘了注意上面的三點原則囉!
而關於自由古巴這杯調酒,一直有個感人的歷史小故事。根據維基百科,傳說這杯調酒源自1898年的美西戰爭,當時西班牙佔領古巴為殖民地,美國因看不下去西班牙政府對古巴民眾的殘酷鎮壓而決定進行一場解放古巴的戰爭。戰爭在同年12月結束,據說在當晚的PARTY裡,美國的軍官叫當地的BARTENDER把他們當地(哈瓦那)盛產的蘭姆酒加入可樂中,結果驚為天人的好喝決定將這杯酒命名為Cuba Libre,也就是古巴解放軍Cuba Liberation Army的進攻口號(BATTLE CRY)。
但事實上,可口可樂這個飲料根據歷史,是在1900年才傳入古巴當地,我想這個熱血的調酒故事很可能是被美化的吧,很有可能只是某個醉漢想要把蘭姆酒套可樂就想出的調酒,就像現在台灣也有很多人喜歡把特級玫瑰紅拿來套維大力一樣,不如就命名叫做"九條好漢在一班"好了(?)
琴通寧(Gin and Tonic)
這杯調酒是我認為最能看出BARTENDER專業程度的一杯調酒,雖然僅僅是裝滿冰塊,加入琴酒、通寧汽水後,加入檸檬角擠丟,但其基本功夫,琴酒的選用,通寧水的倒法,都需要十分的講究,這也是筆者去酒吧必點的調酒喔,因為去酒吧不知道要喝什麼時候,這杯絕對不會雷到你,還可以順便從小細節觀察一下調酒師的調酒習慣,來決定下一杯要喝什麼。
據說琴通寧由英屬東印度公司引進美國,大約在18世紀的時候,印度及部分熱帶地區瘧疾盛行,而生物學家就發現奎寧-一種從金雞納樹萃取下出的物質能有效治療瘧疾,在19世紀人們甚至把奎寧和砂糖加入蘇打水,便出現了通寧水。下圖是金雞納樹的樣子喔。
琴酒在製造的初期其實也是一種期待能解熱的藥用蒸餾酒,就有調酒師動腦筋把這兩個飲料混合在一起,做出了GIN TONIC這杯永垂不朽的經典調酒。而因為這杯調酒在熱帶地方被發明出來,現在不管在哪裡人們都習慣在炎熱的天氣享用這杯解熱消暑的調酒。
HIGHBALL
在之前的文章有提到,HIGHBALL其實是一種基酒加上非酒精性飲料的搭配方式,也就是本次懶人調酒的統稱啦,基本上上面提到的兩杯調酒都歸類在HIGHBALL的一種。
而HIGHBALL其實也是一杯調酒的名字,基本上是懶人調酒的始祖呢。條法一樣很簡單,就是先在杯裡加入冰塊後,加入蘇格蘭威士忌再加入蘇打水,而如同上面兩杯調酒,基本上比例可以自己拿捏。
根據最強大的線上英英辭典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的解說,BALL指的是威士忌,而HIGH指的是用高瘦的杯子來盛裝,也就是我們常見的HIGHBALL杯啦。也有人提到HIGHBALL的名字是來自蒸汽火車鍋爐加速時,儀表板上的紅色球維持在高的蒸氣壓力水平下,是一種"HIGHBALL"的狀態。另外有一說,HIGHBALL是以前行駛蒸汽火車的年代的一個術語,意思是"淨空前方鐵軌"
好啦,這禮拜的SUNDAY BAR教大家怎麼輕鬆調酒,也講了一些歷史故事,希望大家會喜歡,而且能更輕鬆地做調酒,我們下禮拜見囉!
--------------------------------------
本周你知道嗎
你知道嗎,現在喝酒的地方之所以叫做BAR是因為最一開始大家飲酒聚會的地方SALOON本來是一個自由取酒、倒酒,再依照自己喝了多少付錢的地方,但這樣的良心事業終究還是一直虧錢,於是SALOON的老闆們就開始在收錢的櫃台處架起木板,並且只幫客人從木板後的架子上拿酒給客人喝,而"BAR"指的就是這塊木板囉!
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
2012年10月14日 星期日
經典三合一
文 Mike
這禮拜呢,將為大家介紹的是大名鼎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道上講出來就可以嚇死人的三合一條酒,簡單打個比方,就像今日成為台灣英雄的TPA拉,是不是要不知道也很難搂。
為何他對於學調酒的人如此重要,就像咱們的斯斯保肝:哇緊憨蠻供唯,但是哇緊實在…,就是簡單,就是為了忠實呈現所選用基酒的風味,但就像寫書法一樣,筆畫最少的最難寫,必須面面俱到,這可是大家終生追求的目標啊!!
至於為何會有這種做法的出現,有一說是因為古早時代,在製酒的技術不如現今那麼純熟,所以製作出來的烈酒品質優劣程度不一,並不容易入口,所以需要稍加修飾,來呈現酒的風味,以及經過搖盪之後,冰鎮且降低其酒精感,更順口容易品嘗,至於細節就待我妮妮道來。
常見的比例有5:1:2分別為基酒:橙酒:新鮮檸檬汁,或者是4:1:1的比例,前者為較為注重基酒但是清新爽口的呈現方式,後者則是想要呈現豐富層次的作法,各有優劣也分別適合不同基酒,甚至還有些人是以2:1:1的比例在品味這支調酒,以及老話一句,重要還是取決於飲用者想要的風貌。
總共三種材料中,除了基酒之外還有兩個變因,一則是橙酒的選用,以及對於新鮮檸檬的掌握程度,關於橙酒的基本介紹可以參照本站-傳奇利口酒專欄(3)的介紹,最基本為Triple sec,不過我們一般都會選用Cointreau,因為他較細膩不尖銳的口感,作為烘托基酒的配角再適合不過了,至於要不要使用到Grand Marnier,就要看你的主角是誰瞜,不然可能不會像梁山伯與茱麗葉這種混搭,來的創新又得到好評喔。
這個偉大的種類就如同觀世音菩薩一般,有著千外種化身,每搭配一種基酒都有其各自的名字,順便跟大家說說背出究竟有那些基酒的順序好了,依序Gin→Rum→Vodka→Tequila→Whiskey→Brandy,大家要跟著念一遍喔~我也不知道為何是這個順序,可能大家都覺得這樣念最順吧XDDD
所以我們接下來就照這順序出場摟~
雪白佳人(White Lady)
琴酒是杜松子蒸餾而成,風味較為清新脫俗,所以最好是走清爽的風格,以及較為符合現代人的口味,呈現出酸甜平衡的做法,但若加入太多君度橙酒,將會搶了琴酒特色變的庸俗,故可以模仿琴蕾,稍稍的加入一點點砂糖或Simple Syrup,微微的增加甜度即可,所以我會選用5:1:2的比例做為建議。
琴酒是杜松子蒸餾而成,風味較為清新脫俗,所以最好是走清爽的風格,以及較為符合現代人的口味,呈現出酸甜平衡的做法,但若加入太多君度橙酒,將會搶了琴酒特色變的庸俗,故可以模仿琴蕾,稍稍的加入一點點砂糖或Simple Syrup,微微的增加甜度即可,所以我會選用5:1:2的比例做為建議。
XYZ
這奇怪名稱的由來,也是眾說紛紜,一說是由於有人認為他是至高無上的、最極致的雞尾酒,另一說是因為萊姆酒的深奧實在令人無法參透,…我也是無法參透以上的說法…;還有由於他的名字,就是英文字母的最後三個字,所以當調酒師主動請你這杯酒時,有人說他就暗示著你該離開了。其實以它作為飲酒的結尾也是不錯的,5:1:2為比例的酒譜,由於萊姆酒本身就有種甜味,再加上酸甜的襯托,也堪稱是簡單但完美的結局。
這奇怪名稱的由來,也是眾說紛紜,一說是由於有人認為他是至高無上的、最極致的雞尾酒,另一說是因為萊姆酒的深奧實在令人無法參透,…我也是無法參透以上的說法…;還有由於他的名字,就是英文字母的最後三個字,所以當調酒師主動請你這杯酒時,有人說他就暗示著你該離開了。其實以它作為飲酒的結尾也是不錯的,5:1:2為比例的酒譜,由於萊姆酒本身就有種甜味,再加上酸甜的襯托,也堪稱是簡單但完美的結局。
俄式三弦琴(Balalaika)
很多人會把另一支自殺飛機(Kamikaza)誤認為伏特加的三合一,但是因為他選用的是萊姆汁,故較不符合這個模式搂;這支酒名是來自俄國的弦樂器,但也有謠傳是法國的核武名稱,可能就牽扯到這兩國的歷史淵源了。
回歸重點,他香氣清淡的基酒類型,所以也會選擇5:1:2的作法,額外值得一提的,伏特加與琴酒皆為蒸餾酒,可能會有不同的酒精度可做選擇,在酒精度越高,其實留在口中的口感也越甜,所以可以斟酌調整其橙酒的比例。
很多人會把另一支自殺飛機(Kamikaza)誤認為伏特加的三合一,但是因為他選用的是萊姆汁,故較不符合這個模式搂;這支酒名是來自俄國的弦樂器,但也有謠傳是法國的核武名稱,可能就牽扯到這兩國的歷史淵源了。
回歸重點,他香氣清淡的基酒類型,所以也會選擇5:1:2的作法,額外值得一提的,伏特加與琴酒皆為蒸餾酒,可能會有不同的酒精度可做選擇,在酒精度越高,其實留在口中的口感也越甜,所以可以斟酌調整其橙酒的比例。
又有個淒美的愛情故事了,這支酒的由來是,一位調酒師用逝去的妻子為名,做成的一杯調酒,但是後來被證明是,龍舌蘭酒商為了銷售而創造的故事,不論如何,這支調酒被喜愛的程度,大概就像龍舌蘭酒被外國人所熱愛的程度吧,但是對於我們東方人來說,可能不一定能接受如此強烈的特殊氣味,所以我會根據用了哪支龍舌蘭來決定我的比例。
首先Silver或Blanco較不經橡木桶陳放,就好像年輕有幹勁的小夥子,個性也是較為尖銳突出,所以我會選擇4:1:1的方式,相對而言較為可以讓台灣人接受,可修飾成圓潤的口感;反之若是選擇anejo、Reposado等經過陳年的,就已經是個成熟有故事的成年人了,個性也不那麼衝了,那就適合5:1:2的方式,讓他有機會展現豐富精采的風味。
威士忌可以說是有百百種,為了要配合其名字上的感覺,應該是選用蘇格蘭威士忌,感覺比較名符其實,但是為威士忌本身就比其他種基酒風味強烈,所以我建議用2:1:1的方式呈現,可以讓整體味道更圓融,更容易入口享受它的風味。
側車(Sidecar)
這支酒可以說是以上的始祖,但是其實雪白佳人出現的時間更早,在比例的選擇上也是非常的受到基酒的影響,因為就算是白蘭地,經過搖盪後還是會減少香氣的表現,4:1:1或5:1:2之間的調整,取決於每間酒廠的風味,跟陳年的等級不同,原則也是越經陳年而濃郁的適合較烈、辛口、Dry的喝法。
這支酒可以說是以上的始祖,但是其實雪白佳人出現的時間更早,在比例的選擇上也是非常的受到基酒的影響,因為就算是白蘭地,經過搖盪後還是會減少香氣的表現,4:1:1或5:1:2之間的調整,取決於每間酒廠的風味,跟陳年的等級不同,原則也是越經陳年而濃郁的適合較烈、辛口、Dry的喝法。
三合一調酒這種喝法,應該可以說是數一數二古老的做法了,所以其比例也是不斷地在演進,適應每個時代人們喜愛的口味,否則一開始還有1:1:1這種爆炸酸的喝法,現在這麼做應該會直接被打槍吧。
但是為何如此歷久不衰,受到調酒師的重視,我想這是每個調酒師都有的自我要求吧,如何掌握每支基酒、每次的新鮮水果、每個客人的喜好、每個搖盪的程度…每一樣都是值得追求的完美,所以我也會建議想學調酒的人,從三合一下手,可以訓練自己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只是簡單的看酒譜照做,成為一個有想法的Bartender,共勉之。
從此篇開始,我們決定推出調酒小知識單元,會在接下來的每一篇最後出現,可能是冷知識、軼事、用語…等等,有些連我自己本來都不知道,非常多精心準備的內容喔。
英文教學:Dear Bartender, the one is On the Cuff, ok?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這杯可以免費嗎,這麼好康的一句話當然要記起來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這杯可以免費嗎,這麼好康的一句話當然要記起來摟~
2012年10月7日 星期日
美國波本威士忌上
美國威士忌(上)
嘿,又到了ZAX的歡樂文章時刻,雖然歡樂但是不失專業水準的開心文章又來啦。今天要談的是來自美國的威士忌故事,這東西到底有甚麼迷人之處呢?看下去就知道了唷,一哈(牛仔叫)
說道美國威士忌的由來就要牽扯到英國人,大家都知道威士忌最早是從英國的愛爾蘭開始傳出世界,當時的移民文化除了將挺鼻子的基因傳到美國之外還順帶將製作威士忌的方法順帶傳過去了,事情就這樣順水推舟到了美國本土。而一開始的美國威士忌大部分是用裸麥,經過時代的演化還有環境的考驗逐漸把當地的原料融合環境的資源轉成耳熟能詳的波本威士忌風貌。
其實現存在美國的威士忌除了波本威士忌之外還有裸麥威士忌、玉米威士忌、調和式威士忌還有特殊款田納西威士忌。天啊那麼天花亂墜的分類要怎麼整理呢?沒關係這個問題就交給我吧。
在一九六四年,美國的聯邦酒精法詳細的分類了美國威士忌的種類,今天就從波本威士忌開始瞭解起吧。
基本上規定製作波本威士忌的原料要有百分之五十一以上使用玉米,不同於蘇格蘭威士忌的地方不只於此,蒸餾的酒精濃度還不能達到八十趴,但是實際上在六十到七十趴左右的時候大部分的酒廠就會開始蒸餾了,像蘇格蘭就要高達九十四趴,是需要更多時間等待呢。使用的桶子一定要是桶中內側經過火烤過後的白橡木桶,兩年,二十三加一個月之後的熟成,才能算是正式。而火烤的故事又是一段美麗的錯誤,但是不是老鄭下去烤的,也不是愁予出的主意,是有位叫ELIJAH CRAIG的牧師將要熟成威士忌的桶子放在雞舍裡面,結果一次不注意的大火讓橡木桶不小心燒焦了,燒焦後的黑木桶流出了紅色的芳醇液體,喔不這太腥羶色了,想太多了,這個液體的產生讓ELIJAH決定以後的波本威士忌都要帶有這種火烤的風味,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蘇格蘭威士忌裝波本威士忌用的白橡木桶後,喝起來都有微微的煙燻味吧。
說道我個人最喜歡的波本威士忌一定要提到MAKER’S MARK這支手工中的手工威士忌,家族不斷地維持傳統蠟封,並且堅持小批次製造,維持一定品質的酒質跟波本威士忌的傳統,最特別的地方是紅色的手工蠟封,因為是手工的,所以每一瓶的蠟封都不一樣,所以也可算是每一隻都是獨一無二的限量款呢。
接下來也是一隻蠻特別的波本威士忌,1795年的JACOB BEAM意外的將生產過剩的裸麥拿去做蒸餾,意外的發現酒質特別的好喝,直到了第四代的JAMES BEAM孫子不斷地改良蒸餾技術並調整運作模式,使得這隻也是小批次生產的50% KNOB CREEK威士忌誕生於世並暢銷國際,它最大的特色在於它的渾厚口感並附有眾多的甜味,是我個人覺得非常適合做經典調酒曼哈頓的威士忌呢。
曼哈頓是被稱為雞尾酒之母的一杯經典調酒,最早的故事是英國首相邱吉爾的母親在曼哈頓舉行的選舉宴會隨手調製而成的調酒,結果卻因此揚名國際並得到雞尾酒之后的美譽。
今天的波本威士忌上先到這告一段落,下禮拜在接續介紹美國威士忌其他的變化性吧。
標籤:
田納西威士忌,
白橡木桶,
波本威士忌,
威士忌,
曼哈頓,
裸麥威士忌,
聯邦酒精法,
KNOB CREEK,
MAKER’S MARK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