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份上映的電影中,最令人矚目應該就是007的Skyfall吧,雖然不知道大家看了沒,相信大家也聽說了這次龐德改喝海尼根…,哪有英國第一情報員在酒吧喝啤酒的,成熟帥氣度直接扣100分,幸好他沒真的這麼做,不過在這次電影中,在吧檯邊也就少了那麼句經典台詞”Vodka
Martini,Shaken, not stirred.”實在是令人覺得扼腕。
不過這次重點要講的不是在近期007中出現的Vesper,讓我們介紹正宗的Martini,馬丁尼又被稱為雞尾酒之王,在調酒中所具有的崇高地位,從今日高腳雞尾酒杯都被稱為馬汀尼杯就可見一斑,如此一杯偉大的雞尾酒,也難怪007會與他搭上線了。
不能避免的讓我們又要開始挖古,出現的時間也緊緊跟在雞尾酒之后的後面,也就是Manhattan之後,裸麥威士忌搭配甜香艾酒與苦精,如此單純又經典的調酒,似乎正是成功男人背後偉大的女人。
雖然真正的起源總是眾說紛紜,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應該是來自他幾乎已經被遺忘的兄弟Martinez,馬丁尼茲在1887年被記載為,琴酒與甜香艾酒配上野櫻桃酒(Maraschino)以及苦精,各位看官瞎了眼也看的出來,這根本就只是把威士忌換成琴酒吧!!!
啊哈沒錯,於是在1890年就有被記載的Martini出現了,不過還是跟現在的版本大相逕庭,依舊是琴酒+甜香艾酒+苦精,跟曼哈頓一樣除非是客人指定要一杯苦(Dry)一點的馬丁尼,才改換成用苦香艾酒調配。難道因為吃的了苦才算男人,所以就此馬汀尼就改成用苦香艾酒了嗎!?要是我說:「就是這樣,喵!」應該會被大家砍死吧…XDD
不過,事情的真相也是蠻曲折離奇的,又不得不提到這個美國的禁酒令了,這個調酒發展史上的偉大推手,由於在那個時期,很多未經訓練的調酒師加入這個美好的世界,以為所謂的Dry一點,是少用一點苦香艾酒的的意思,這個看了就很奇怪的說法,沒想到就此慢慢積非成是,成為往後多數人的認知了,就連苦精的存在也被遺忘了,真的是眾口鑠金、三人成虎之活生生的案例阿,於是馬丁尼先生就變成現在的模樣。
在現在通行的酒譜中,只剩下琴酒與苦香艾酒相依為命,比例從八比一到二比一都有,我個人認為在於4:1與5:1之間最為恰當,琴酒的比例太高會使得整個辛辣度太高,俗稱太衝以至於抹煞了香氣的感受,但是,辛辣感在口中留下的尾韻其實像是甜甜的,所以在這折衷的比例,既能滿足酒精刺激感的辛辣,又可以與苦香艾酒達到唯美的配合,一搭一唱、夫唱婦隨的幸福滋味。
額外必須提到的是,此杯與曼哈頓一樣,為了保持清澈的酒體,以及嚴格控制在冷卻時所融化的水量,所以用到的為攪拌法,將酒體蹈入已經冰鎮過後的mixing glass中,與冰塊快速攪拌,並且要盡量避免冰塊的碰撞,故在施行攪拌法時,會讓吧匙緊貼著杯壁旋轉,不改變冰塊固定的位置,又能讓液體冷卻,這樣是否也太抽象…,於本文末會提供幾個連結供大家欣賞。
關於裝飾物,其實在一開始應該是搭配檸檬皮捲,他的清香也是非常能配合琴酒的香氣,以及原本會添加的柑橘苦精,如今是搭配上橄欖,考慮到會影響清澈的酒體,可以選擇以劍叉固定在杯壁上,或甚至用另一個小碟子提供給客人,至於為何搭配橄欖,我也還是無法找到一個令我信服的說法…,有一說是醃漬橄欖的鹹味,會讓你在品嘗馬丁尼的時候有不同感受,這歡迎大家來討論討論摟~
基於這是種博大精深的調酒,想要和他扯上邊的可不只007,現在可以看到很多OOXX Martini,或是以-tini作為字根的酒名,其實根本就不算是同個家族的人!多數都是改以Vodka為基底,依照類似的比例調配成的酒,通常具有主要的風味,例如Apple Martini。若今天你想說,欸~我就是不想吃橄欖,改吃洋蔥!齁齁~好有創意,不過那也已經是一杯調酒了,叫做Gibson。
P.S.時間:剛剛赫然靈光一閃,一條白線穿過黑幕,名偵探柯南中黑衣組織,既有琴酒又有苦艾酒,該不會……XDDD
認真P.S.時間:若是有客人說”Hey Bartender, Hit me again,
will you?”你可別真的一拳給他乎下去…,那你可能等著被客訴吧,意思是「再幫我調杯酒吧!」
說好的連結:Mr. Mori-san Martini